秋实盈仓之际,产教融合再续新篇。10月17日,农林工程学院与邳州润坤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期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邳州润坤禾董事长刘子豪携经理刘同松、副经理娄斌及业务骨干李昭燃、杜苗苗一行到访,学院院长陶佩琳率现代农业专业群带头人凤舞剑副教授、园艺专业带头人高峰博士及青年博士教师王婷婷、赵瑞等出席。仪式由副院长关滢主持。

院长致辞:立足农脉守初心,校地协同赋新能
陶佩琳院长以“立足农脉、服务农桑”为核心理念,阐述了学院的办学初心与发展路径。她指出,农林工程学院深耕农业高职教育多年,始终紧扣徐州农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依托江苏省现代农业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以及一支结构优化、技能精湛的中青年教师团队——“农业科技轻骑兵”,在大蒜、玉米、小麦等作物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离不开人才支撑。”陶院长强调。此次与邳州润坤禾的合作,既是学院“产学研用”模式的进一步延伸,更是“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校地协同,既为企业注入技术动能,破解产业瓶颈,也为师生搭建了“从实验室到农田”的实践平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同频共振,为徐州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企业分享:深耕乡土担使命,科技助农谋新篇
邳州润坤禾经理刘同松详细介绍了企业的成长历程及未来规划。他强调,作为扎根邳州的本土农资服务企业,公司始终秉持“赋能农户、提质增效”的使命,服务范围已覆盖数千农户,在农资供应与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角色。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蒜生育周期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难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专业技术的有力支撑。

“高校是技术的源头,企业则是转化的载体。”刘经理坦言,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学院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显著优势,与企业的“科技助农”需求高度契合。他期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打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田间应用—农户受益”的全链条,使前沿科技深深扎根于乡土,有力推动邳州特色产业的升级,从而惠及更多农户。
签约落槌:校企同心筑基石,协同发展启新程
仪式核心环节,气氛庄重热烈。王婷婷博士与刘子豪董事长共同签署了横向合作协议,落笔的一瞬凝聚了双方的信任,更承载着产教融合、科技助农的坚定承诺。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技术研发、田间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以“校为智源、企为载体”的模式,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签约后,双方就落地细节展开深入研讨。凤舞剑副教授建议聚焦大蒜越冬期痛点,提前筹备首场线下培训;高峰博士提议先采集土壤样本,为精准施肥奠定基础;刘同松经理表示将全力支持“博士教授工作站”建设,提供场地并协助组织农户。双方约定建立月度沟通机制,确保技术服务“沉下去”,农户获得感“提上来”。

此次合作并非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我院“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邳州润坤禾“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突破。从教育端到产业端,双方共同搭建起“智力+产业”的合作桥梁。未来,将以博士团队为核心、田间实践为基准,深化产教融合,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难题破解等方面协同发力,让科技之花在乡土绽放,为徐州乡村振兴注入“校地协同”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