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省委1号文件(即《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省委在5月初就此召开过新闻发布会。8月底,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江苏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最近,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共11篇36章。经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发展改革委李侃桢主任、汤明海副主任,省财政厅李建平副厅长,省自然资源厅吴震强巡视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刘大威副厅长,省农业农村厅朱子华巡视员。此外,省有关部门业务处室负责人也在发布厅前排就座。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受省政府徐莹副秘书长委托,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李侃桢主任发布新闻。
李侃桢(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上午好!《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已于近期由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规划》制定的有关情况、《规划》的框架和目标任务等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规划》制定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顺应江苏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更是江苏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由我委牵头会同省农业农村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等38个相关部门,编制了《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农业生产方面,全省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持续保持口粮自给。到2017年底,全省高效设施农业占比18.8%,高标准农田占比59.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3%,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0.2%,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农村承包地流转比例达到60%。
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通达双车道四级公路的行政村占到71%。农村地区宽带覆盖率为95%,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7%。在全国率先实现除岛屿村以外的行政村100%通客运班车,镇村公交开通率达72.4%,村邮站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所有村庄完成一轮环境综合整治,1万多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实现全覆盖。
在农民增收保障方面,2017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万元,位居全国省区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8:1,位列全国先进水平。到2017年底,又有133万人完成脱贫目标,48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务工收入比重达到49.6%。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尤其在苏北乡村最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城乡之间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要素净流出困境,农村精英回乡、城市资源下乡、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还面临不少障碍;农村人口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而一些村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难以适应这一前所未有的大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既要在江苏城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编制好《规划》意义重大。《规划》编制工作大致经历了深入调研、《规划》起草、完善送审等三个阶段。通过深入调研、相关部门提供素材、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后,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
二、《规划》的总体考虑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落实十九大和中央、我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规划内容,充分吸收省委今年1号文件和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绘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阶段宏伟蓝图的工作思路和规划定位,确保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主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注重对接国家规划。注重落实国家规划任务,在谋篇布局、指标设置、战略任务、政策举措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国家规划要求。二是注重把握我省战略部署。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立足点,系统谋划,着重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等要求,着重落实今年省委1号文件和十项重点工程等重要部署。三是注重体现江苏特色。注重体现江苏特点,坚持走有江苏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在指标体系设计上,体现江苏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国家指标体系比较,我省增加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等4个指标,调整了“村民依法自治达标率”等5个指标。在内容把握上,体现省内区域差异,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比如,按中央规划要求,属于东部地区的省份要比全国平均年限提前实现乡村振兴,我们在规划编制时,专门列了一节“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认识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科学把握全省乡村发展区域差异,尊重并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动“1+3”重点功能区有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全省各地区进行了时序规划,注重发挥扬子江城市群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2022年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重推动沿海经济带加快发展,2025年左右沿海南部地区和扬子江城市群的苏中地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重聚焦淮海经济区精准发力,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支持江淮生态经济区攻坚克难,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发展新路,2030年左右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注重规划务实落实。对标对表省委1号文件和十项重点工程,设置任务专栏,部署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细化实化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三、《规划》框架和内容
整个《规划》除前言外,共11篇36章,设立1套指标体系,设置17个任务专栏,部署78项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包括第一篇和第二篇。第一篇为规划背景,重点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对今后5年乡村发展态势作了研判。第二篇为总体要求,遵循省委1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江苏实际出发,按照“四化同步”的理念,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先行探索、作出示范,力争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提出到2020年、2022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发展目标,以及到2035年、2050年的远景目标。设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共包括5大类26项具体指标,将实施“十项重点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第二部分:乡村振兴的格局。第三篇“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3个方面内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包含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城乡布局结构、推进城乡统一规划3个方面;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包含统筹利用各类空间、分类推进小城镇发展和分类指导村庄建设3个方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包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重点帮扶对象脱贫和探索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3个方面。
第三部分: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包括第四篇至第九篇。第四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第五篇“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重点围绕“产业兴旺”,着力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巩固农业产能基础、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打造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新载体等内容。第六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重点围绕“生态宜居”,提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力度等任务。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重点围绕“乡风文明”,明确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等任务。第八篇“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重点围绕“治理有效”,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提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方向。第九篇“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重点围绕“生活富裕”,提出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任务。
第四部分: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包括第十篇和第十一篇。第十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多元投入新机制、形成金融支农新格局、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等内容。第十一篇“规划实施”,重点从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各方责任、强化法治保障、动员社会参与、严格评估考核等方面提出要求,并从有序实现乡村振兴、准确聚焦阶段任务、科学把握节奏力度和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实现乡村振兴的方法和时序。
编制规划是描绘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实施规划是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将共同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推进机制,推动规划任务举措落实落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研究提出《规划》分工方案,并报请省委、省政府印发。以《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抓手,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提出细化方案和年度任务清单,并督促加快实施。二是指导县(市)及涉农区以省级规划为蓝本,因地制宜抓紧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需要说明的是,10月25—26日,省发展改革委已在南京召开了全省13个设区市、县(市)及涉农区发改系统培训会,目前,各县(市)和涉农区正按要求编制实施方案。三是及时跟踪《规划》实施情况,加强对《规划》中的指标体系和各项重点任务进行跟踪监督,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衷心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大力支持!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全省乡村振兴发展,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监督,为江苏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谢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谢谢李主任。下面,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所供职的媒体,并请大家说明要提问哪位负责人。
中国建设报记者:我注意到此次公布《规划》中,专门提出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我了解到,江苏自“十二五”以来,围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陆续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一系列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做了不少积极探索。能否请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介绍一下,我省下一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哪些目标和具体举措?
刘大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感谢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下面我做个简要介绍:此次公布的《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是省委、省政府今年继《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的又一次重大部署。着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思路和要求也是一以贯之,通过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持续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引导规划发展村庄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目标是到2022年,培育50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保护100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建成1万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具体举措有:
一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确保乡村建设依据规划实施。特色保护类村庄、特色田园乡村应编制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切实落实山水田园格局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提升等内容要求。
二是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乡村绿色生态建设、农村河道疏浚清淤等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
三是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四是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城镇化发展需要和“四化同步”要求,推进苏北地区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充分尊重农民进城、入镇、留乡意愿,保护好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依托现有规划发展村庄尤其是康居乡村等,以“百年大计、永续传承”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有效发挥传统村庄自然凝聚属性,节约集约用地,并通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吸引留乡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江苏法制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省自然资源厅:在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土地支持政策和措施?
吴震强(省自然资源厅巡视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其中土地保障是个重要方面。为了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省自然资源厅着重加强农村产业用地政策供给和落实力度,服务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简要地说,主要是保障增量、盘活存量、差别化供地三个方面。
一是保障增量,强化农业农村用地保障。我省要求各地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其规模不得低于当地用地计划总量的3-5%。对攸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要优先予以保障。同时,通过单列计划来保障农民建房需求,今年全省单列9100亩用地计划,用来保障农民建房。通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盘活存量,通过多种途径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支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大家知道,目前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还不是很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农村有很多农房包括农民住宅处于低效使用甚至是空闲状态。这些存量建设用地如何让其发挥作用,我们在政策上也作了一些支持。比如,我们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兴办相关企业。
三是推行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对农村各类产业用地,结合产业特色及当地实际,鼓励采用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多种方式灵活供应,降低土地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规划》中设立了一套指标体系,请省发改委详细介绍一下。
汤明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谢谢您的问题。大家知道,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所以我们编制规划时高度重视指标体系的设立。指标设置时主要考虑:一是体现国家要求;二是体现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国家乡村振兴规划指标体系中有22个指标,与国家指标相比,我省新增4个指标,包括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增加这些指标是为了体现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以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更为全面、科学、准确地覆盖和描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特征。同时调整了5个指标,分别是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调整为村民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调整为区域供水行政村覆盖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调整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比调整为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调整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比如将国家规划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调整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由于我省在2016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97%,远远高于国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22年要求。目前,我省农村改厕工作主要是对残存的旱厕和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卫生户厕进行建设改造,增加“无害化”更能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生态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和重要内容。我们注意到,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学习推广“戴庄经验”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请问,“戴庄经验”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戴庄村是如何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下一步,我省在学习推广“戴庄经验”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朱子华(省农村农业厅巡视员):乡村生态振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是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句容市戴庄村在赵亚夫同志的带领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经过17年坚持不懈努力,探索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形成了“戴庄经验”,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一个生动典范。
“戴庄经验”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四个坚持、四个新”:
一是坚持生态立业,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戴庄将全村山水林田湖草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立足丘陵地区自然禀赋,以优质、高效、生态为目标,以产业布局优化和生态技术创新为重点,构建了一个13平方公里小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
二是坚持强村富民,建立利润多元分配新机制。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还建立了成员收益保底、二次返还、按股分红、绩效奖金等多元利益分配机制。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10年前负债83万元,发展到现在年收入200多万元。
三是坚持人才驱动,创新乡土人才培育新模式。组建成立了由当地农业专家、种田大户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亚夫工作室”,吸引返乡农民、科技专家、投资者“三大人才”集聚驻村指导,并与日本农文协、鲤渊学院等开展深度合作,创造了中外合作培养乡土人才的新模式。
四是坚持村社结合,探索农村基层管理新路径。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成立之初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村干部在社内兼职,逐步发展为村社结合的社区合作社,形成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委会管理日常事务、合作社发展经济的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新路径,实现了干部得信任、群众得实惠、集体得发展的共赢效果。
省委娄勤俭书记对戴庄村发展生态农业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对戴庄经验深入系统研究,加以总结推广。为在全省推广学习“戴庄经验”,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学习推广“戴庄经验”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绿色为导向,以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活学活用“戴庄经验”,着力做好六个推进(即推进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渔业发展、推进农田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着力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同时,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更好发挥戴庄村示范带动作用,省农业农村厅进一步搭建了推广“戴庄经验”的载体与平台。一是将戴庄村设为全省现代农业培训示范点和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新希望集团联合绿领学院在戴庄村设立新农民培训基地,向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戴庄经验”;二是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聘请赵亚夫同志为兼职教授,将“戴庄经验”作为学院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案例,加以学习推广,发挥示范效应;三是在戴庄村设立“劳动模范工作室”,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亚夫工作室”,并配备与赵亚夫同志科研推广互补的师资力量,共同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四是将戴庄村纳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广示范基地,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推广,更好发挥戴庄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还将重点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及时总结一批各地推广“戴庄经验”的好典型、好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研究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着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助力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谢谢朱巡视员。这是新闻发布会中产生的新闻。本来,我们打算就推广“戴庄经验”发展生态农业开一场发布会,既然记者朋友们已经关心到这一点并提出了问题,我们后面就不单独开发布会了。大家也可以把“戴庄经验”作为乡村振兴的案例。记者朋友们,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规划》,是指导全省未来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请大家帮助准确全面宣传报道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