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18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向全球发布《2018研究前沿》报告和《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2018研究前沿》遴选展示了10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研究前沿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并有效覆盖了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领域。如临床医学的“PD-1/PD-L1 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细胞癌”研究前沿是刚刚获得201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成果的研究领域,“引力波和黑洞的探测与模拟”也与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主题密切相关。
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的TOP10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植物基因网络调控与基因组编辑、作物病虫害防治、食品营养与安全、光合作用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研究、水产动物免疫研究、林木培育等方向上。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以及“新型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等前沿进一步证明基因编辑时代的到来。
生态与环境科学的Top10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两个子领域。生态学子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和功能、生态环境监测等前沿。环境科学子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是关于污染物的消除与控制技术等前沿。从发展态势来看,水体环境问题是重要的关注点,氧化石墨烯、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等纳米技术成为污染物消除的主要技术手段,抗生素抗性基因、电子废弃物等新兴环境问题成为重要的热点前沿问题。
地球科学领域Top10的热点前沿仍然集中在气候变化、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研究。
临床医学领域Top10的热点前沿主要集中于肿瘤靶向治疗、慢性病治疗新手段和标准、放射性核素标记成像诊疗应用及副作用、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新药疗效、生物类似物疗效与安全性分析等5个前沿群。
生物科学领域位居前10位的热点前沿主要集中于mRNA甲基化、DNA甲基化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病毒感染的生物学研究,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肠道微生物对大脑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的机理等方面。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有机合成、电池、纳米技术、绿色化学、超快科学、自由基聚合等领域。
物理领域位居前10位的热点前沿主要集中于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和光学。高能物理方面,B介子稀有衰变、中微子振荡、四夸克和五夸克态奇特强子依然是今年的热点前沿。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领域位居前10位的热点前沿一直重点围绕“一黑、两暗、三起源”(即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以及宇宙起源和演化、天体起源和演化和地外生命起源)问题展开,研究主题包括引力波和黑洞、双中子星并合、暗物质晕、宇宙学参数、星系形成演化、高能中微子和伽马射线、宇宙早期暗淡星系、重子声学振荡、系外行星等。
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位居前10位的热点前沿主要集中于基于二阶梯度弹性理论、非线性发展方程求解、远程用户认证、D数理论的决策方法、决策粗糙集模型、混沌图像加密算法、自适应控制系统、时滞系统稳定性、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
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前10位的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管理学领域。其中医疗政策的评估和研究一直是近几年来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研究问题。
在《2018研究前沿》基础上,《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前沿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报告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和德国在这些前沿领域研究最为活跃。在十大学科领域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中,美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2个,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2个,英国和德国仅有4和6个前沿排名第一。中国十大学科领域的发展多领域隆起,但仍有洼地,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和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学领域两个领域最为活跃;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等三个领域的部分前沿表现相当活跃;临床医学领域中国相较于去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跟跑脚步加快;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的活跃度表现仍明显不足。(源于中国发展门户网)